老宅,老情怀——华师大三附中 暑期简讯
老宅,老情怀
——金山嘴渔村志愿服务实践体验
华东师大三附中 高一1班 管鎏明 供稿
2018年7月17日,转眼间,我们的暑期生活已经匆匆逝去了四分之一,今天也是入伏的第一天,哪怕是户外的烈日骄阳,但高一(1)班同学们志愿者服务的脚步却从未停息。
我们到得很早,有了之前的几次服务经验,接待中心的工作人员们也亲切地和我们问好,仍然是熟悉的三个经典展馆,与周边一些导游和接待人员也早已熟络,哪怕是简单的几句闲聊,也将那当地人淳朴热情的民风表露无遗,也就是在这样的时刻,才有机会放松心情,真正走近渔村。
窗外传来午后蝉鸣,整个渔村都忽然静了下来,仿佛是午后小酣的约定俗成,来客不多,但今天的渔民老宅接待了一位特殊的游客,令我记忆颇深。那是一位头发已斑白的老人,窸窸窣窣的脚步声打破了这长久以来的静谧。
不同于其他行程紧张的游客,他将这间小小的老宅打量得仔细,手中紧紧攥着年幼的孙子,与我攀谈起来。款式陈旧的桌椅和屋内布局,似乎唤起了他的回忆,他向我讲述着他的故事,而我也静静的听,就是这样沧桑的嗓音,在这样的一个午后,慢慢沉淀下来。
我好像忽然明白了这样的一个展厅存在的意义,也许是告诉后来的年轻人,那些曾经的故事,又或许是让经历过那段岁月的老人,有机会怀念从前。原来,老宅,老宅,寄托的是一份醇香的情怀。
金山嘴傍海而生,敬奉妈祖海神,这是渔村人的信仰,也是他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愿望和希冀,妈祖文化馆位于一条小巷深处,位置并不算显眼,但放眼四周,都是些普通的民居,当地人外向开朗,勤劳能干,也为这样的展馆铺上了一层浓厚的生活气息。
“海·渔文化馆”布置得十分用心,里面大多是些当地渔民曾经打渔所用的器具,还有许多妙趣横生的谚语,还设置了问答题让来访的游客们更加直观地了解这些俗语的由来,许多解释都令人发笑,但仔细一想,这不就是简单至极的生活吗?
一天的志愿者服务,过得很累,但却很充实,哪怕我们通过仅仅几次的志愿活动,对这座美丽渔村的了解仍旧很少,但却在短短几天内将这样的人文情怀看得真切。我想,志愿服务的初衷,不仅仅是竭我所能服务他人,而是希望我们在这样的实践体验中,有所得,有所感,有所悟,让优秀的华三学子能够有真正内化于心的收获。
(华师大三附中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