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阳里,共青团从这里走来
队员们好!我是金山区红领巾巡讲团的马静怡老师。本次宣讲的主题是《渔阳里,共青团从这里走来》。
渔阳里在哪里呢?它就在繁华的淮海中路上,是喧闹商圈中少有的宁静之处。这条外表修葺整洁的旧式石库门里弄,已经有着100多年的历史。队员们,让我们一起走进——渔阳里,聆听红色故事。
渔阳里有两幢小楼,因为建成的年代不同,所以它们分别被叫做老渔阳里2号和新渔阳里6号。这两处看似寻常的石库门建筑,却诞生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孵化了中国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
一、孕育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起组织
为什么说渔阳里在中国共产党史上可以说是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呢?让我们一起回到1920年的春天,那时的南昌路还叫环龙路,一位身着长衫的中年人,带着行李走进这条路上的老渔阳里2号。他是被毛泽东誉为“五四运动总司令”的陈独秀。这一年的早些时候,为躲避军阀的追捕,陈独秀与李大钊迎着鹅毛大雪,乘坐着带篷骡车悄悄地离开了北京。李大钊和陈独秀约定:我在北方,你在南方,我们分别为创建中国马克思主义政党做准备。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创建过程中“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故事。
1920年的4月,陈独秀在老渔阳里2号与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商讨建立中国共产党的问题。
陈独秀与李汉俊、俞秀松、施存统、陈公培等人多次在老渔阳里2号开会商议,决定成立共产党组织,还起草了党的纲领。政党初名为“社会共产党”,8月定名为“中国共产党”,这是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立即致函各地,建议“组织支部”,因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在党创建中发挥了组织发起的作用,故被称为中国共产党发起组。同年11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的主要成员们还在渔阳里拟定了《中国共产党宣言》。
二、100年前,一群年轻人在这里创建了中国首个青年团组织,
如果说,老渔阳里孕育了中国共产党,那么,新渔阳里则孕育了社会主义青年团的诞生。1920年8月22日,在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的领导下,俞秀松、施存统、陈望道、李汉俊、叶天底、沈玄庐、袁振英、金家凤等8名平均年龄仅24.5岁的青年在新渔阳里6号发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
出于创建先进政党、从事革命实践的需要,1920年9月,新渔阳里6号挂出了“外国语学社”的牌子,但实际上,这是党组织创办的第一所培养青年革命干部的学校,用学外国语掩护革命活动……此后,在全国各地社会主义青年团相继建立,上海团组织起了一定的发起和指导作用。
队员们,如今的新渔阳里6号,仍保留着百年前的场景:一楼的厢房里,排放着长凳和课桌,墙上挂着黑板,在这个只有十来平米的教室里,在当年却挤满了50多人求学。这所特殊的学校,老师多是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他们的先进理念吸引了当时许多的先进青年纷至沓来,在这里求学,我们所熟知的刘少奇、任弼时、萧劲光、罗亦农等著名共产党人就是在这里经过最初的俄语学习后,成为首批留学苏联的学生,他们日后也都成为了中国革命的骨干。
老渔阳里2号与新渔阳里6号(也就是外国语学社)相隔不远,后来渔阳里的弄堂被叫做“共产主义小道”。
1920年5月至7月间,27岁的毛泽东在老渔阳里2号拜访了陈独秀,讨论马克思主义和湖南改造等问题,这是毛泽东年轻时记忆深刻的会面。多年以后,毛泽东在陕北窑洞里,向到访的美国记者斯诺回忆道,“陈独秀谈自己信仰的那些话,在我一生中可能是关键性的时期,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印象”。
一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在风雨如晦的中国探寻民族复兴的前途。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一代代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
三、总结
回望历史,渔阳里活力跨越百年,探究初心,红色基因在这里传承。“青年者,国家之魂。”渔阳里,作为中国共产党和共青团孕育初心的“秘密摇篮”,叩响信仰之门。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 100 周年《讲话》中指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中国共产党是先锋队,共青团是突击队,少先队是预备队。入队、入团、入党,是青年追求政治进步的“人生三部曲”。
今天的少先队员将是明天的共青团员和共产党员。新时代的少先队员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树立远大理想,培养优良品德,勤奋学习知识,锻炼强健体魄,培养劳动精神,从小学先锋、长大做先锋,努力成长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队员们,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有责任有担当,青春才会闪光。少先队组织以“先锋”命名,就是希望我们从小学先锋,长大做先锋。让我们践行“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铮铮誓言,努力成为奋斗中的先锋力量!